清风杂志·第九期·历史的细节
2024-10-25 12:45:4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历史的细节

王俊良

唐代名臣吕元膺,任洛阳留守时,与门客弈棋间,属下送来急件,需马上处理。趁吕元膺批文,门客偷换一子,逆转了棋局败势。因这一细节,吕元膺将门客清除。并告诫众人,说“易一着棋子,亦未足介意,但心迹可畏”。

在吕元膺看来,“易一着棋子”这一细节,蕴含“见一叶落,而知岁之将暮”。今日为赢一盘棋,便出卖诚信,欺骗对手;明天为了钱权,必贪赃枉法,殃民祸国。出身士林的阮大铖,由东林党人,入《明史·奸臣传》,有一个细节,颇让后人玩味。

《明史》载,天启四年,吏科都给事中出缺。东林党领袖左光斗,决定让阮大铖递补。东林党内其他人,却将吏科都给事中一职,许给了魏大中。一职许二人的细节,激发了阮大铖“不达目的,决不罢休”的决心。于是,阴结魏忠贤,终于得到吏科都给事中一职。

正是这一细节,让阮大铖名列逆案。最能见证“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”的例子,莫过于东汉人陈蕃。《后汉书》说,陈蕃十五岁时,曾在家里空闲的一重院落里读书。一天,父亲好友薛勤来串门,看到陈蕃读书的屋子满是尘土,凌乱不堪,忍不住批评他,说“有客人来,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呢”?

陈蕃毫不羞愧,说出了那句名垂千古的大话,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”?薛勤觉得陈蕃志向高远,因而“甚奇之”。这一细节,为陈蕃赢得一世英名的同时,也引发众多志士仁人反思,有学者问,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?

事实证明,十五岁“一屋不扫”的陈蕃,到七十一岁那年,终以“何以扫天下”谢世!《世说新语》说,陈蕃“言为士则,行为世范,登车揽辔,有澄清天下之志”,东汉末年,在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夹缝中,走上权力巅峰的陈蕃,本可以实现为国除害的理想,却因不善“扫一屋”的细节安排而痛失良机。

永康元年(167),汉桓帝去世,窦太后下诏任陈蕃为“太傅,录尚书事”,自此进入权力中心。本来,陈蕃执掌朝政,窦武手握兵权,两人协谋诛奸易如反掌。但是,夙怀大志的陈蕃,手握一把王炸好牌,最终却打得稀烂。可见,空有扫天下之志,却无从一屋扫起的细节,也是白搭。

老子说,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”。陈蕃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。赵国老将廉颇,本想为赵国再次披挂上阵,面对赵王使者,“廉颇为之一饭斗米,肉十斤,被甲上马,以示尚可用”!赵王使者跟赵王汇报,“廉将军虽老,尚善饭;然与臣坐,顷之,三遗矢矣”。结果,“赵王以为老,遂不召”廉颇,而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,让赵国走上了不归路。

这里边有一个细节,饭桌上廉颇“三遗矢”,就是上了三次厕所。这个细节,因“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,令毁之”,是金钱让赵王使者起了反作用。潜台词是,廉颇都老成这样了,赵王你敢用吗?到了战场上,漫山遍野地找厕所,仗还怎么打?

你看看,就是这么普通的细节,一旦与历史节点结合,便化腐朽为神奇。以“契科夫的枪”论,绳门客易子,东林无信,陈蕃扫屋,廉颇三矢诸细节,无不一一应验。鲁迅说,历史的细节,其“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”。然而,回望历史,细节确实决定了成败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