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机灵
王俊良
抖机灵,是北方方言,意为耍小聪明。历史上,抖机灵之集大成者,当属战国时期的孙膑!其最著名桥段,是帮田忌取得赛马胜利。由是,孙膑以“智者”身份,进入小学语文课本。
能入学生课本,说明在主流层面,孙膑始终占据C位。课文《田忌赛马》,述田忌之所以取胜,在孙膑将比赛规则里上、中、下三等马,分三个等级进行比赛的规则,抖成不按上、中、下三个等级进行比赛的“机灵”。这一抖,抖出了让后人无视规则,耍小聪明的坦然。
不按规则的机灵,到了一肚子“老鼠哲学”的李斯那里,立即升级为无规则的游戏。李斯与韩非之争,李斯有没有受《田忌赛马》启发已不可考。其“欲擒故纵”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权谋,与“只问目的,不问手段”的无底线操作,无不闪烁孙膑“智慧”身影。
话说回来,李斯跟韩非同为荀子门下,均非等闲之辈。按理,一个事秦一个事韩的同窗,本无同台竞技的纠结。在李斯为秦王统一六国,绘制“先灭韩,以恐他国”蓝图中,韩国是第一个被灭的目标。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,被贴上了护卫韩国的标签。恰在此时,秦王终于知道,自己迷恋的《五蠹》《孤愤》作者竟是韩非。
迷恋到什么程度呢?《史记》载,很多时候,秦王在灯下展读《孤愤》《五蠹》,读到关键处,不由得抚掌击节,仰天长叹“嗟乎,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,死不恨矣”! 正是秦王对韩非要死要活的迷恋,才导致韩非必死。
《史记》说,在李斯“一手拿刀,一手拿钱”策略面前,六国“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,厚遗结之;不肯者利剑刺之,离其君臣之计,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”,不说“望风而逃”,韩非也只有招架之功,再无还手之力。
此时,李斯提醒秦王,韩非有大才,但他是韩国公子。你要灭韩国,放他回去的后果你想过吗?一句话,让满腹经纶的韩非走到了尽头。孙膑破坏的是规则,李斯比孙膑高明,直接把竞争舞台拆除。后人把这一“机灵”,誉为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。
李斯这种机灵,令善抖口舌“机灵”的杨修相形见绌。在曹操面前,杨修虽屡逞“智者”之能,在曹丕曹植世子之争中,却败给毫无“机灵”可抖的贾诩。可见,“机灵”人人可“抖”,关键在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。换句话说,竞争规则摆那儿,取胜招数,一是按规则硬碰硬地拼实力;一是靠不正规手段“抖机灵”。
杨修之才在露,贾诩之才在隐。杨修与曹植PK贾诩与曹丕,与其说是曹丕与曹植兄弟的世子之争,毋宁说是杨修与贾诩两“智者”间“抖机灵”PK。有着不俗“抖机灵”战绩的杨修,与深藏不露的贾诩,功夫都下在了能决定终场胜负的曹操身上。
有雄才大略的曹操,由杨修看透了曹植,才华也仅限于七步之内。杨修与贾诩抖机灵PK,于道光晚年又换代为杜受田与卓秉恬版本。只是,杜受田深得贾诩精髓,卓秉恬却无意杨修心机。一切依规依法行事,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的想法虽好,却经常遭遇“智者”不按规则出场参赛的尴尬,令墨守成规者顿足捶胸。
其实,即使不墨守成规,“智者”孙膑抖的“机灵”,亦如穿衣系错的第一颗纽扣,只能深陷“夫天下鲜有不自智之人也,而不知我能,人亦能也”互害泥潭。这一点,从民国政府成立到结束37年,21任总统无一不靠“抖机灵”取胜来看,抖机灵的市场依然广阔。
2024年《杂文月刊》第九期(撤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