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病根儿
王俊良
鲁迅说,一农妇正午锄地,想象午睡的皇后,“醒过来的时候,就叫道‘太监,拿个柿饼来’”的惬意,与刘邦见秦始皇盛装出行,感慨“大丈夫当如是耳”心情一致。可见,农妇与皇帝并无不同,老病根儿都在“拳头与枕头”。
崇尚拳头与枕头,自是对强权与专制的肯定。本质上,仍停留在动物性的丛林法则阶段,满足吃和性的量的占有。有意思的是,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,热热闹闹的朝代更替,无一例外都由拳头决定。最典型的,要数五代十国后期,上演的拳王大赛。
公元975年,五代十国间的拳王争霸赛进入倒计时。拳王即将在南唐、北汉与北宋三国间产生。在北宋磨拳擦掌之际,作为对手的南唐后主李煜,却忙着跟小姨子偷情。本应握拳迎战的双手,却用来搂小蛮腰,搜肠刮肚地写香艳小曲《菩萨蛮》“刬袜步香阶,手提金缕鞋。画堂南畔见,一向偎人颤。奴为出来难,教君恣意怜”。
拳王争霸赛落幕,南唐后主李煜原来拥有的一切,悉数移交给拳头大的北宋。按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规则,李煜的“枕头”小周后,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拳王宋太宗的“枕头”。《万历野获编》载,宋太宗临幸小周后,“周后肢体纤弱,数宫人抱持之,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”,为拳头与枕头增加一抹悲凉。
在东汉末年的拳王争霸赛中,张绣与曹操的宛城之战,自然算不上精彩,但曹操因大赛间隙强取枕头,损兵折将之余,还差点儿丢了性命,让本应毫无看点的赛事,平添了些许浪漫。建安二年(公元197年),曹操率军攻打张绣占据的宛城,张绣深感曹操实力强大,投降了曹操。
赢了一局的曹操,急吼吼地想霸占宛城著名“枕头”张济之妻,也就是张绣的婶子邹氏。《三国志》载,“太祖纳济妻,绣恨之”。就是说,曹操此举让张绣怀恨在心。《三国演义》描述,邹氏被曹营军人强掳,“须臾,取到军中。操见之,果然美丽”!结果,是“张绣家人密报绣。绣怒曰:‘操贼辱我太甚’”! 最终,曹操到手的金腰带得而复失。
其实,曹操强取邹氏之举,虽说操作上存在瑕疵,理论上却不存在任何问题。 毕竟,曹操的拳头对张绣而言,并没在一个量级上。凭曹操的雄才大略,摆平一个张绣,简直易如反掌。怕就怕“高处不胜寒”,胜利一个接着一个,笑脸和谀声环绕身边,容易犯的错误就是,误以为自己的拳头“天下无敌”。
“吃一堑长一智”的曹操,在用拳头征服了袁绍之后,乘胜荡平袁绍老巢邺城。这一次,曹操考虑得非常到位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二回“夺冀州袁尚争锋,决漳河许攸献计”说,攻破邺城之后,曹操重申“如入冀州,休得杀害袁氏一门老小”。把守袁绍府门士兵,未能挡住曹丕闯入绍府,抢先纳袁尚妻甄氏为妃。曹操防了豪夺,没防住巧取。父子间的“拳头”与“枕头”之争,虽无刀光剑影,却也处处玄机。
家庭版“拳王争霸赛”,最具看点的当属“决战宣武门”!李世民亲手杀哥哥李建成及五个儿子,屠弟弟李元吉及五个儿子。《新唐书》说,唐太宗杀兄屠弟,靠“拳头”晋级拳王之后,还上演了一出顺手牵羊的“枕头”争夺大戏,“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,纳其妃杨氏,有宠,生曹王明。长孙皇后崩,帝欲立杨氏为后,纳魏征谏,乃至”。
其实,李世民重复的拳头与枕头剧本,无非重复曹操父子当年重复前人重复了无数遍的剧本;后世宋太宗,清初多尔衮,无非又重复了一遍李世民当年搬演过的拳头与枕头剧本。终结这种重复,办法只有一个,就是靠制度剔除老病根儿。否则,一旦环境允许,总有人犯病。
2025年《杂文月刊》第六期首发